“林泰山,你獻出寶貴生命換來家鄉日新月異、百姓安居樂業,我們感謝你!”昨天下午,吉成如、馬永林兩位老人,在瀟瀟春雨中來到林泰山烈士墓前獻花,傾訴心聲。
革命烈士是指在革命斗爭、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人員,他們為黨、國家和人民利益無私奉獻乃至犧牲,是中華民族的脊梁,國家授予的這一稱號無上榮光。
然而,受多種歷史因素影響,光榮犧牲的海安市墩頭鎮寶祥村村民林泰山,獲得革命烈士榮譽稱號的過程卻頗費周折。
83歲的吉成如介紹,林泰山1915年生于貧苦農民家庭。1941年參加革命后先當民兵后任鄧高鄉財糧征收員,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44年6月的一天,林泰山在為新四軍“聯抗”部隊征收公糧時,被國民黨稅警團抓捕。敵人誘騙林泰山說出“聯抗”部隊公糧存放地點和共產黨干部名單,林泰山毫不動心。敵人隨后施以坐老虎凳等酷刑,林泰山仍堅貞不屈。3天后,年僅29歲的林泰山犧牲。
林泰山被捕、受刑、犧牲的全過程,恰好被敵人強征修炮樓的多名村民目擊,英雄事跡得以流傳。
82歲的馬永林說,20世紀70年代初,他和吉成如都在當地小學當老師,偶然了解了林泰山的英雄事跡,特別是其妻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斬草除根而改嫁、三個小孩被送人撫養,此后,因家庭散失、關鍵材料缺失導致林泰山烈士身份難以認定后,內心受到震動的他們立志一定要為林泰山申請革命烈士稱號。
此后長達50多年,他們四處奔波、行程數千公里,先后走訪林泰山生前戰友崔世海、柏生等300多人,搜集整理30多萬字書面材料。
轉機終于出現,馬永林和吉成如偶然從江蘇省檔案館留存的當時發行的《蘇中報》原版報紙上找到重要證據,再加上《新四軍聯抗部隊》等革命歷史資料的佐證,特別是在海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出具權威證明后,2019年12月31日,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追認林泰山為革命烈士。
最令吉成如、馬永林欣慰的是,在墩頭鎮烈士陵園,是他們為林泰山烈士主持了立碑儀式。林泰山烈士健在的兩名子女還給吉成如、馬永林送來錦旗,謹表謝意。
自2020年起,只要冬雪消融、春回大地,獲評“南通好人”的吉成如、馬永林必會趕到墩頭鎮烈士陵園,仔細擦拭林泰山烈士紀念碑上的灰塵并敬獻鮮花。隨后,他們又必定趕往墩頭鎮吉慶小學,向孩子們講述林泰山烈士的英雄故事。
記者周朝暉 奚柯柯 實習生莊姝 通訊員周強